接續上篇,這篇是倫敦「室內」,指倫敦的博物館。
早在大航海時代開始,英國就是海上常客,在世界各角落進行海上活動,及至成為日不落的大英帝國,其統轄領地達至四分一之個陸地。
在這樣的一個強權時代,自世界各地的奇珍異寶很容易就湧向英國,當然方式不一定是通過購買,若說到強勢,英國是世界級的強盜也不為過。
這些博物館中,最重要的就屬傳說中的『大英博物館』。
雖說搜羅的方式多少有點爭議,但不可否認的,許多世界性的文物研究都出自大英博物館,算是給全人類留下許多解悉文物的資料。
----------
倫敦的博物館,大多數(國立級的)都是不用錢的。
參觀過的博物館
===== 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 =====
大英博物館又叫「不列顛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成立於1753年,最早是當時的一位著名收藏家漢斯•斯隆(Hans Sloane 1660-1753年)爵士,1753年去世後遺留下來的個人藏品達71000件,有大批植物標本及書籍、手稿,根據遺囑,所有藏品都捐贈給國家。
這些藏品最後被交給了英國國會,在通過公眾募款籌集建築博物館的資金後,大英博物館最終於1759年1月15日在倫敦市區附近的蒙塔古大樓(Montague Building)成立並對公眾開放。
其後英國人在各地的各種活動攫取了大批珍貴藏品,到了19世紀初,蒙塔古大樓已經不敷使用,於是1824年在蒙塔古大樓北面建造一座新館,1840年代完成。
由於空間的限制,1880年大英博物館將自然歷史標本分離,大英博物館專門收集考古文物,1900年,博物館再次重新劃分,將書籍、手稿等內容分離至成新的大英圖書館。
目前大英博物館的藏品有1300多萬件。
大英博物館
這裡是大中庭(Great Court),大英博物館中心,頂部用2436塊三角形的玻璃片組成,於2000年12月建成開放
除了手持導覽圖,各處有重要展品的標示
----- 『羅塞塔石碑 Rosetta Stone』 -----
古埃及的象形文失傳千餘年,一直無人能破譯,直到羅塞塔石碑出土。
這是一塊製作於公元前196年的大理石石碑,刻有埃及國王托勒密五世(Ptolemy V)的詔書。
由於石碑同時刻有同一段文字的三種不同語言版本,使得近代的考古學家得以有機會對照各語言版本的內容,解讀出已經失傳千餘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義與結構。
高約114.4公分、寬72.3公分、厚27.9公分,大理石材質製造,重約762公斤
羅塞塔石碑最早是在1799年時由法軍上尉皮耶-佛罕索瓦•札維耶•布夏賀(Pierre-François Xavier Bouchard),在一個埃及港灣城市羅塞塔(Rosetta,今日稱為el-Rashid)發現,當時在進行地基擴大挖掘工程,意外挖到這塊黑色的大石頭。
由於石碑是在羅塞塔郊外出土的,因此根據發現地點而命名為羅塞塔石碑。
他意識到這顆石頭的重要性而向指揮官報告,指揮官將這顆大石送去給拿破崙在開羅設立的埃及研究所裡研究,於同年8月運抵開羅。
1801年,拿破崙的大軍被英軍打敗投降,英軍佔領亞歷山卓,與法方簽訂亞歷山卓協約(Treaty of Alexandria,1801年9月)正式結束法軍在埃及的佔領,根據此協約法軍在佔領期間於埃及發現的古物也一同轉移給英方。
1802年起,羅塞塔石碑收藏於大英博物館中並公開展示
羅塞塔石碑是一群生活於西元前、埃及托勒密王朝時代的祭司所製作,作為當時年僅13歲的國王托勒密五世加冕一週年時的紀念,內容主要是描述托勒密五世自父親托勒密四世處襲得的王位之正統性,與托勒密五世所貢獻的許多善行,如減稅、在神廟中豎立雕像等,對神廟與祭司們大力支持的舉動。
石碑共刻有同一段詔書的三種語言版本,由上至下分別是埃及象形文(Hieroglyphic,聖書體,代表獻給神明的文字),埃及草書(Demotic,又稱為世俗體,當時埃及平民使用的文字),與古希臘文(統治者的語言,當時的埃及已臣服於希臘亞歷山大帝國之下,希臘統治者要求統治領地內所有的此類文書都需要添加希臘文譯版)。
西元4世紀後不久,埃及象形文之讀法與寫法徹底失傳,許多考古與歷史學家極盡所能,一直無法解讀這些神秘文字的結構與用法,而羅塞塔石碑出土,古希臘文是近代人類可以閱讀的,利用這關鍵來比對分析碑上其他兩種語言的內容,就可以瞭解這些失傳語言的文字與文法結構。
因為這緣故,羅塞塔石碑被稱為瞭解古埃及語言與文化的關鍵基礎
石碑的兩側刻有後人加上的文字,一側為「1801年時由英軍在埃及獲得」(Captured in Egypt by the British Army in 1801),另一側為「國王喬治三世捐贈」(Presented by King George III)
紀念品
可讓人觸摸的複製品
埃及的文物算介紹得多了,就不多聊了
----- 『雅典帕德嫩神廟 Rosetta Stone』 -----
大英的另一個重要館藏,雅典帕德嫩神廟的大理石雕刻
原本是雅典衛城帕德嫩神廟的雕飾物,絕大多數已收藏至此
(詳細參考:〝2011.08.28 希臘-雅典 Athens〞)
伊瑞克提翁神廟裝飾柱的其中一支
----- 『其它』 -----
烏爾的軍旗
馬雅的文明
阿茲特克,特斯卡特利波卡(Tezcatlipoca,神話中統轄阿茲特克傳說的第一太陽)
阿茲特克,綠松石之神、火神修堤庫特里的面具
綠松石的雙頭蛇
很猥褻的羅馬杯子
沒騙你....
又見到摩艾
印尼的婆羅浮屠
中國就不多作介紹了
有特區展示日本漫畫,因為故事有寫到大英博物館
另外還有宮崎駿
維護龐大收藏品的費用,想來也不是小數目
維基百科《世界參觀人數最多的藝術博物館列表》中,英國藝術報列出2011年的「藝術博物館」參訪人總數,大英博物館位居第三,僅次於巴黎羅浮宮及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 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
國家美術館位於特拉法加廣場北側,成立於1824年,收集了從13世紀至19世紀、多達2,300件的繪畫作品
特拉法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
美術館內禁止拍照,所以就簡單介紹....
相對於羅浮宮,另一幅《岩間聖母》
梵谷的《向日葵》
===== 福爾摩斯紀念館(The Sherlock Holmes Museum) =====
夏洛克•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是19世紀末的小說家阿瑟•柯南•道爾所塑造的一個才華橫溢的偵探形象。
這裡是貝克街,福爾摩斯就住在221B
轉角的福爾摩斯
華生在結婚前一直與福爾摩斯合租倫敦貝克街221號B,所以有了這個紀念館
接待員
老華生?
室內的營造氣氛,彷彿福爾摩斯還在這裡辦著案子
還有情節蠟像
發現一封台灣寄過來的信,真巧,據說寄信到這個地址會有專人回信
一樓是紀念品商店
我只能算是半個書迷了,死忠但不熱血,但還是很喜歡福爾摩斯。
===== 自然歷史博物館(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 =====
自然歷史博物館原為大英博物館的一部分,1881年正式遷出至現址,該館現有7000多萬件藏品,包括礦物學、古生物學、植物學、動物學和生態學五個主要部分
達爾文(不認識的請自行回憶)
很帥氣的三角龍
渡渡鳥
介紹得大概大概,就先這樣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