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斯文(Aswan,阿拉伯語:أسوان)是埃及南部城市,位於尼羅河東岸,亞斯文省首府,人口約27萬(2008年),是著名古城、旅遊景點和貿易中心。
亞斯文位於尼羅河第一瀑布以北,是埃及和努比亞之間的貿易重鎮,其名據說是古埃及語「貿易」一詞的對音。在古埃及時期,亞斯文被認為是埃及民族的發源地。
亞斯文是埃及最熱、最乾燥的人類居住城市之一,截至2010年6月,上一次降水是2006年5月13日的一場雷雨。
亞斯文(Aswan),位於路克索以南210公里,開羅以南870公里
========================================
這一篇是介紹亞斯文,如開頭文所述,雖說是不易降雨的城市,但有尼羅河穿過,使亞斯文不像傳說中的乾燥,「生命之源」的力量也體現得無與倫比。
自古以來,城市依水而建,隨然現代已有自來水系統,但人類依然離不開水,而且是淡水
尼羅河畔戲水的青年
亞斯文(Aswan)火車站
===== 亞斯文水壩(Aswan Dam) =====
自古以來,每年夏季尼羅河會發大水,並在其河谷平原上沉積下肥沃的淤泥,及至20世紀,人類開始改變這件事實。
亞斯文水壩(Aswan Dam,阿拉伯語:السد العالي),分為亞斯文低壩(又稱亞斯文舊壩、小亞斯文壩)和亞斯文高壩(又稱亞斯文大壩)。
1898年,英國人在亞斯文上游的地方興建了舊壩,於1902年完工,長1900米,高54米,屬於中型重力壩。
由於原設計的不足,舊壩已於1907-1912年和1929-1933年兩次加高,但在1946年時洪水卻幾乎漫壩,使得人們決定在舊壩上游6.4公里處建造新壩。
1952年,埃及總統納賽爾革命後,開始了新壩的設計,起初美國答應就此貸款2.7億美元,但由於埃及在1956年正式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美國取消了這項資助,於是埃及政府計劃用蘇伊士運河的收入來繼續這項工程。
1958年,蘇聯加入,提供了大約三分之一工程造價的資助以及工程師和重型機械。
1960年,新壩施工,於1970年7月21日完工,其水庫在1964年一期工程結束後便開始蓄水,
為搶救水庫區內的埃及文物及古蹟,1960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示下展開大規模的考古搶救工作,24項古蹟被遷移或贈送他國,1976年水庫達到設計水位。
----------
久仰大壩名聲,於是今天我打算前往大壩看一看。
話說亞斯文大壩(Aswan High Dam)離亞斯文市區不算太遠,但好歹也有十多公里,經過打聽,我問到了如何前往Sadd al-Ali(大壩附近的一個小火車站),於是輾轉了一個小時多,我來到了大壩....
大壩東端,道路上
眼前就是大壩的頂端道路,我漫步著,準備從東端走到西端,這時候一輛小房車在我身邊停了下來
車上駕駛是一名約莫三十來歲的男子,他搖下了車窗,問我:「要不要搭便車?」
我很有戒心,因為在埃及一個男子停車且單純想幫你的機率大概是五成(我自己日後統計的),況且這回還是主動停車,話雖如此,我還是上車了~@@
車子開始駛過壩上道路,眼前是上一篇已經有見過面的「納賽爾水庫」(Lake Nasser)
我們閒聊著,可能感覺到我略帶防衛心,他遞了罐飲料給我,這讓我更提高戒備了!!天下有白吃的午餐嗎?!
答案是有的。@@"
他帶我到西端的一個小廣場後放我下車,微笑著問我:「有幫到你嗎?」
我略感抱歉的說:「有,當然,幫大忙了....」
亞斯文大壩是軍事管制區,左、右兩端有軍隊守衛著,壩上嚴禁徒步穿越,這些都是我事後才知道的,假如少了他幫忙那我還真是進不來,況且除了軍隊之外還有售票亭,一般拉遊客團的車都要停靠買票才能驅車穿越大壩,只有當地人的車是打聲招呼就可以經過了~
他微笑,關上車窗後驅車離開,留下一個滿心感謝的我....
老實說,一切已出乎我意料之外,包含眼前這座建築物~@@
我原本查資料時沒有查到這個,但後來我知道,它是〝埃-蘇友誼紀念碑〞(「蓮花塔 The Lotus-Tower」)
這是Google的衛星空照圖
我從大壩東端搭便車到西端,紀念碑就是左邊我標出來的建築
這是紀念碑的其中一面,「亞斯文大壩竣工紀念牆」
抬頭望,是一個圓環的平台(可供人上去的)
牆上除了有一些浮雕之外,其中一處還有門,那就是上去的電梯
電梯有鎖,我在一旁觀察
幾個埃及人跟著管理人員過來,搭乘電梯上去後再返回地面,我很好奇,於是就過去問了。
我:「我能上去嗎?」
管理人:「你有許可文件嗎?」
我:「要許可文件嗎?」
管理人:「這裡是軍管區,埃及人可以上去,但你想上去就要許可文件。
我:「怎麼樣拿到文件呢?」
管理人:「文件要回到亞斯文市區的軍方部門申請,你不一定可以得到許可,還是放棄吧~」
我摸摸鼻子,雖然我沒有強烈的登高欲望,但總想觸發一些劇情。
我到旁邊一家像餐廳的地方向他們要一些水,順便詢問服務人員知不知道上去的方法?
服務人員很客氣,要我稍等,從內裡領了一位像經理的人出來
經理問我:「你想上去嗎?」
「是的,假如我可以的話~」
一輪閒聊過後,接著他說:「你要回亞斯文去得到許可,但我知道很遠,或許你可以沿著大道往西走,那裡有棟軍用辦公室,有個人說不定能幫你。」
他沒明講那個人是誰,但我已感覺有跟著劇情走了
我道謝,於是開始往西走。
路過軍隊的檢查哨,有三人在哨上,他們好奇怎麼有散客在這邊閒晃
他們欄下我聊天,我也樂於陪他們(畢竟等一下可能還要返回),我說我想上塔,他們直說「It's no way」,我略帶保留,畢竟我也不確定,於是我繼續往前走,來到了辦公樓前....
拍得歪了,因為剛才有個坐在坦克上的兵仔要我不要亂拍.....@@
我進了其中一棟建築,接下來也不知道該做什麼,於是再跟一個櫃台裡的大哥要水
大哥指著旁邊的飲水機。
我再補充一次水份之後,猶豫著要不要繼續問下去,因為劇情的進行開始有點瞎,已經發展到軍辦公區了....
我硬著頭皮問了大哥:「假如我想上那座塔.....可能嗎?@@」
「你想上塔?」大哥笑了,接下來又是一輪聊天~╮(╯▽╰)╭
之後,他叫道另一個看似打理各種事務的哥們,這位哥們不會說英文,交待一番之後,大哥要我跟著他走,謝過之後我又開始移動了...@@
我們抄捷徑到隔壁樓,雖然語言不通,但我知道他很努力在幫我找人
繞了三層樓之後,終於,來到一個辦公室跟前,看門面就知道這個不是一般人~@@
一輪交涉,我們等候在門外,幾分鐘後有人示意我們進去,內裡三個人,似乎正在開小會,他們為了我而暫時停止
一個異鄉人來到這裡似乎讓他們也充滿好奇,坐在大辦公桌前帶著威嚴的男子問我:「你想上塔?」
「如果我能的話~」,我回答
他微笑,問我從那來的,我驕傲的回答來自台灣,也描述了我一路上的旅行
我想不會有人太多人跑來找他提出這樣的要求,至少我感覺不到他有一絲不耐煩
他說道:「我想我可以幫你,但希望你能答應我,上塔之後不要拍照,好嗎?」
我完全能理解他說的,這裡是軍管區,不能拍照是理所當然的了
我開心的向他道謝,之後哥們示意該離去了,於是我跟著走出這棟樓。
領我到了大門口,哥們示意我往回走,並說出關鍵語:「Mr. Sei Mudi」,我明白他的意思,這是剛剛那位先生的名字
道了謝,我開始折返,又碰上了檢查哨的三人,我說我可以上塔了,他們直說:「It's impossible!?!」
Ya,It's Passible.....(雖然這時我也半信半疑~@@)
回到塔前廣場,管理人向著我走過來,說:「你要上塔吧?跟我來~」
我有點吃驚,出乎我意料之外,原本以為要解釋一番,看來那為有力人士已經向這邊打過電話了....@@
我上了塔,鳥瞰了亞斯文大壩~╮(╯▽╰)╭
我答應過Mudi先生不能拍照,所以不能貼照片出來
這是在小廣場拍的,亞斯文大壩的北側,過過乾癮吧~
就水庫面積而言,亞斯文大壩的納賽爾水庫排名世界第七,下面是世界上的十大水庫:
1. 迦納的沃爾特水庫(8482平方公里)
2.俄羅斯的古比雪夫水庫(6450平方公里)
3.加拿大的斯莫爾伍德水庫(5698平方公里)
4.尚比亞的卡里巴水庫(5580平方公里)
5.哈薩克斯坦的布赫塔明水庫(5490平方公里)
6.俄羅斯的布拉茨克水庫(5426平方公里)
7.埃及的納賽爾水庫(5248平方公里)
8.俄羅斯的雷賓斯克水庫(4580平方公里)
9.加拿大的卡尼亞皮斯科水庫(4318平方公里)
10.委內瑞拉的古里水庫(4250平方公里)
因為興建了大壩,改變了尼羅河的大水泛濫,但由於缺乏由上游提供的泥沙,下游的農地及海堤逐漸受到侵蝕,三角洲的土地已失去過去的肥沃的特質。
在戰略上,因為納賽爾湖非常巨大,而且幾乎所有埃及的人口都集中在尼羅河谷一帶居住,所以假如大壩被摧毀,洪水將幾乎毀滅整個埃及,贖罪日戰爭期間曾謠傳說大壩受到了攻擊而高射炮保護了大壩,但以色列空軍還是威脅著大壩,據傳這也成為了1978年時任埃及總統安瓦爾·薩達特與以色列在美國大衛營簽訂和平條約的主要原因之一。
----------
在下游一點,離亞斯文市區不遠的地方,這裡有一個舊的〝亞斯文低壩〞(Aswan Low Dam)
一樣是Google的衛星圖,尼羅河由南向北流,下邊圈的是亞斯文大壩,而上邊較小的就是〝亞斯文低壩〞了
這是堤上道路的側面,真正水壩的主體要再更遠一點
堤上道路,一樣也有軍人守著,不能徒步過去,而且離近一點就不讓拍照了
不過沒關係,昨天前往阿布辛貝勒時車子有走這條路,所以有照片~╮(╯▽╰)╭
從剛剛有軍人守衛的路口往上游走一點,這裡有一處聚落,還有一個小碼頭
遠方的是菲萊島(Philae Island),也是拆遷移至島上的神廟,但我累了,所以沒去,就跳過不介紹了~╮(╯▽╰)╭
介紹完大、小壩,接著來說說其它地方....
===== 未完工的方尖碑(Unfinished Obelist) =====
來到亞斯文的花崗岩場,這裡有一個未完成的方尖碑,只是我覺得這地方有點瞎。
後人考證,認爲此一方尖碑應和目前放置在羅馬的一座方尖碑爲同時由埃及女王哈特謝普蘇特修建的,可能因碑體上有龜裂,所以被棄置原處,〝如果完工竪立起來〞,將會是全埃及最高的方尖碑。
這地方竟然要收門票,而且是3x埃鎊!!真是不可思議!!
未完成的方尖碑
當然啦,我是翻牆進來的,不幸的竟然被遠方的工作人員看到,我臨危不亂的拍下了上面的照片,接著開始跟工作人員耍賴,一邊被帶回入口處
現場當時沒遊客,入口工作人員圍著我,我指稱這裡太騙人,路克索神廟這麼大門票也比這邊便宜(學生票),這什麼東西憑啥要這個價錢!!!
他們也無賴,說這個未完成的東西會是最大的方尖碑,我既然進來了就要付門票錢!!
別想啦~!!不會吐錢啦!!有本事就把它完成而且立起來呀!! \ _ / #
最後呢?因為一點機會,我趁亂從容的溜了,結束這場鬧劇~╮(╯▽╰)╭
還沒翻牆之前我在入口的地方看了很久,旅遊團的大巴拉著一車車的外國人到此,看來是必遊景點,真是一群肥羊瞎逛....
----------
一處墓園
看這兩座叫拜樓,應該是清真寺
===== 蘇克大街(Sharia as-Souq) =====
最後介紹一條大街....
蘇克大街緊鄰火車站,賣很多紀念品,這也是我每天回旅館必經的一條街
雖然我不買紀念品,但是逛逛還可以
各式香料
埃及國旗造型的背包
這個挺有意思的,在瓶子裡面堆不一樣顏色的沙,然後弄出不同的文字或圖樣
只不過,日後的幾個國家都會發現到類似的藝術紀念品....@@
古埃及特色紀念品....
卡諾卜罈(Canopic jar)
看到了就順便講一下,假如有看過電影「The Mummy」應該不陌生這東西(片名台灣叫〝神鬼傳奇〞,大陸是〝木乃伊〞)
為什麼這罐子是四個一組呢?因為四個罐子用來裝四種臟器,木乃伊的製作最開始的步驟就是要挖出內臟保存在罐中,分別是胃、腸、肺和肝臟。
卡諾卜罈造型的神祇為荷魯斯所生的四個兒子,根據古王國時期的宗教文獻「金字塔文」(Pyramid texts)的描述,荷魯斯的四個兒子多姆泰夫、凱布山納夫、哈碧與艾姆謝特在陰間侍候著已經死去的國王,四位神祇會為他清洗面部、打開他的口,為他消除飢餓與口渴。
中王國時期以後,四位神祇的地位更顯重要,從而成為了保護死者內臟器官的神明。
旅館老闆娘推薦的店
埃及國民食物,Koshary(埃式通心粉拌飯)
我住的房間鳥瞰蘇克大街
再來就沒有比較特別的照片了,就先這樣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